曾經有作者看到我擬定的新書宣傳通告表,抓抓腦袋, 若有所思地問:「為什麼要做這些事情?」
我猜他想說的是「為什麼你不相信文字的力量。」
如果不相信,我怎麼會在這裡?
你知道嗎?出版一本書不是辦家家酒,如果只想享受「作者」光環,大可在網路上發表即可,沒有必要砍樹。提到出書,每一位參與其中的人——作者、封面設計師、版型設計師、行銷企劃、編輯、出版社、印刷廠、製版廠、紙廠、裝訂廠、甚至是通路等——都必須勞心勞力。也因此唯有讓一本書達到銷售目標,才有辦法讓這一群長期從事出版相關產業的人,得以獲得適當報酬,繼續支撐下去。
這也是為什麼, 每一本書都必須擔負起最基本的商業責任:
在一定期限內回本。有了這個目標,許多的商業操作便必須介入。高明的,看不出行銷痕跡,但多半還是維持傳統狀態:書腰或封面上的推薦人等。這些可能讓你反感的事情,數十年前就都存在了(海明威第一本書《我們的時代》封面上滿滿都是推薦人與推薦語),未來,也勢必存在。
上至作者,下至通路,每個人都希望書被帶走。然而,書籍市場和過去不一樣了,書籍多競爭壓力也高,這是必然,書市萎縮卻也是不爭事實。純文學市場雷聲大雨點小,在文學獎和媒體報導等光鮮亮麗的背後,有多少人的首刷一千五百本書賣不到一半?有多少人必須兼差才能維持生活?
或許你想問:「在這個時代,一名純文學創作者將要面對何種考驗?」
一本純文學書印量一千五百本, 定價三百元,版稅以定價10%計算,不管預付版稅,出版社一次支付全數版稅,作者頂多只能拿到四萬五千元。這些錢能夠花多久?作者又要花費多久時間才能完成下一本書?如果知名度夠,經常有邀稿,那麼一個字1至1.5元的(未隨通貨膨脹而改變的,數十年如一日的)行情,要寫多少字才能夠達到現在生活最低標22K的水準?
於是,面對打算以文字維生的作者,出版社除了想辦法安排邀稿之外,多半也會協助作者進校園或特定場所演講,不僅可以打書(為版稅努力),也可以賺生活費:每一場兩小時的演講,可以為他們拿到行情價三千兩 百元的講酬,可以讓他們買到四十個八十元的便當,至少支撐十三天以上。那其他二十天呢?每年有十二個月,他們該怎麼度過?
如果志業無法持久,無法維持生活,那是否會變成煉獄,讓自己每天接受來自「理想與麵包」的試探?
聽了這些,你還打算以文字維生嗎?
經常聽見有人批評四處演講、寫稿、投文學獎的作者,說他們想紅,說他們從事販售靈魂的行為。但這些努力為生存打拼,用技能爭取收入的人,何罪之有?作家紅了,才有錢照顧自己和家人,
並且繼續寫作。討厭文學獎作家,但為什麼不去檢討那些如雨後春筍般冒出來的大大大小的文學獎,還有那些制定規則的人?拿了文學獎獎金,終於可以好好再寫個一陣子,錯了嗎?到處寫稿,為了活命只好變成文字工人又如何,難道每一個作者都要跟費茲傑羅一樣,等到死了之後,
作品才開始熱賣,但生前都在吃土嗎?
但許多讀者都希望作者吃土。唯有如此才會讓他們崇拜的對象變成傳奇。彷彿一個理想的作家,就應該像神仙一樣,舔花蜜、吃雲朵就會飽,不然就是必須遭受磨難,把人生道路活成一個血跡斑斑的十字架,拿肉體獻祭給文學,死而後已。這些崇拜受難作者的讀者們,與古羅馬時代觀看奴隸戰士(gladiator)互毆至死的貴族,有什麼不一樣呢?而你,又打算怎麼面對這一條漫長的寫作之路呢?
請你務必相信,為了能多寫一個字而作的任何努力,都是高尚而且值得讚許的。請不要沉溺在讀者的好話裡頭,更不需要為讀者而活,或是聽到對於你生活方式的批評聲浪就喪氣。寫字的,只有你,只能是你。
今晚, 好好吃一頓吧。吃飽了,才有力氣寫作。加油。
今晚, 好好吃一頓吧。吃飽了,才有力氣寫作。加油。
__________
原文刊載於《聯合文學雜誌》2014年3月號(353期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