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2年3月29日 星期四

page turner在哪裡?——寫給基本書坊總編輯邵祺邁



無論在什麼樣的時代,每個人都想聽到一個好故事,這也是我們出版工作者存在的意義。為此,我一直在追尋page turner,也就是讓讀者懸著一顆心,讓人忍不住一直想往下看的作品。

尋找page turner的過程其實很艱難,因為就算找到了一個有潛力的故事,作者說故事的方式,也可能決定了這一本書會變成「文藝讀者」或是「一般讀者」的page turner,影響的除了是銷量,也有可能是包裝文案的整體型式。

當然,因為個人偏好,我的出版品中,大多是難度較高但非常好看的作品。我也清楚,這類作品鎖定的讀者群是小眾,但總希望能夠吸引更多願意嚐鮮的讀者加入,慢慢挑戰這類的書,然後習慣它,愛上它的醍醐味。但馨裡面,我好想好想出版一本連國中生也能看得津津有味的書,就算是輕小說也無妨,但必須是一本讓人停不下來的好看的書。

想要讓人忍不住一直翻閱,通俗的元素是免不了的,或許用通俗這字眼有點敏感,然而簡簡單單就讓人引起共鳴,喚醒自己曾經在生活中所經驗的共同感受,或許就是通俗讀物的精彩之處。(通俗讀物也能成為經典,最好的例子就是《基督山恩仇記》吧)

最近有兩本書,曾讓我在心中大喊「天啊為什麼被簽走了」,分別是徐嘉澤的《我愛粗大耶》,還有ortry的《18(男孩,未定)》。而這兩本書也有兩個共同點:一,主題都講青春期/求學階段那剛萌芽的(朦朧中帶點緊張的)純愛。二,都被「基本書坊」給簽了下來。




剛拿到這兩本書的時候(感謝基本書坊總編邵祺邁送我這兩本書,但這篇文章絕對不是業配),我總是在車上隨意翻翻看。剛開始,我還心想:「同志純情小說會好看嗎?」誰知道一翻就停不下來,就連搭手扶梯上下月台的時候都不能放過。就這樣一直看一直看,一本書花了約莫兩小時就看完,然後意猶未盡地往回翻,偷偷研究《我愛粗大耶》怎麼埋梗然後一口氣引爆開來,或細細品味《18(男孩,未定)》的佳句:「我們的手交握著,伸展開來像是帶著彼此在飛。」

身為一個讀者,被一個簡單動人的故事打擊到的滋味,是很爽快的。

但身為一個出版工作者,被一本好看的page turner打擊到的滋味,卻有些愁苦,悶悶地問自己:「為什麼基本總編邵祺邁能簽到這兩本書,而我不行?」

**

最近,我看了銷售報表,思考許久,終於決定未來純文學書籍(小說、散文、合集等)要以詩集方式操作,減少鋪書點,一方面預防退書毀傷的損失,也希望能夠更有效率地推動華文新人作者出頭。

是的,我曾經以為有些事情能夠改變,但我的確失敗了。

與我相反的是,邵祺邁長期耕耘同志族群的閱讀,連年虧損之下,仍然咬牙苦撐,自己找通路上架,就這樣拼鬥了許久,終於讓基本書坊成為華文出版界最重要的同志出版社(這也是台灣之光吧)。今年,基本終於找到了願意配合的經銷商,並且進入地區性的書店販售書籍,遍地開花。雖然不知道銷售量是否會有所改善,但看著他在網路分享各書店的彩虹插牌照片,內心很是感動,只能告訴他:「現在全國一般書店都有你們的書。對那些徬徨的人來說,基本像是燈塔。」

「真的嗎?可是也不知道會不會賣。」他這樣告訴我。

「你知道嗎,對迷惘的人來說,只要走進書店看見你的書,就算不敢從書架上拿起來,知道有和他一起並肩戰鬥的夥伴,也就夠了。」

用一本書,讓一個人知道自己不孤單。基本書坊的存在,早已經超脫一個出版社的價值了吧。

**

看了基本推出的《我愛粗大耶》《18(男孩,未定)》,一向把「用故事決勝負啊」掛在嘴邊的我,心情五味雜陳。雖然我很滿意自己的出版品,但我多麼希望未來能夠做到這樣子超級簡單(當然不是完美,也有些小缺失)卻好看的書。

儘管心裡面好羨慕,又好嫉妒邵祺邁的慧眼獨具,但還是讓我擔任推薦人吧。

如果可以,我衷心希望身邊的朋友,不論你喜歡男生女生,不論你是潮/宅男還是潮/腐女,不論你是文藝青年或是一般讀者,或甚至你是一名創作者,都能夠把《我愛粗大耶》《18(男孩,未定)》帶回家,慢慢翻閱。而我祝福你們,都能夠在這兩本書中找到一些些感動或是安慰。

對於出版這項志業,我很迷惘,老實說,一直覺得自己被市場打趴了。但看著基本書坊還那麼努力,還一直推出如此精彩的書,便覺得不能放棄(也不能輸)。

對我而言,基本書坊也是一座燈塔,我希望能夠在書店一直看到這家出版社的名字,並告訴自己:「未來有一天,我要像基本書坊一樣,變成書海中一座小小的燈塔,微微地發著亮光,為那些迷惘的讀者,指引一些方向。」

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﹍
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